美聯儲加息中國淡然處之!這回料將“各走各的路”?

發表於 2017年06月15日

環球外匯6月15日訊--美聯儲隔夜(6月14日)如期加息,但中國央行似乎打算淡然處之。周四(6月15日),中國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與昨日持平,顯示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及中美利差處于高位之際,中國央行貨幣政策進一步緊縮的動力不足。美聯儲和中國央行這一次似乎即將“各走各的路”!

美聯儲周三決定六個月內第三次上調基準利率25個基點,并公布了今年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計劃;美聯儲主席耶倫并稱若經濟演變符合預期,縮表計劃可能提前。

中國央行周四則在公開市場進行了1500億元逆回購,7天、14天、28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均持穩。

彭博社指出,中國央行此舉有別于之前跟進美聯儲加息,上調逆回購利率的情況。美聯儲于去年12月開啟新一輪的加息周期,隨后在3月16日再度上調基準利率,中國央行則緊隨其后,分別于2月3日和3月16日兩次調升公開市場和定向投放工具的操作利率。中國央行當時維持貨幣市場緊平衡的做法,一度推動債市大幅調整,市場利率大幅走升,10年期國債收益率年內上升約60個基點。

對此,方正宏觀任澤平表示,當前中國央行再度跟進美聯儲加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已下降。一是國內廣譜利率已經提前抬升,提前量充足,沒有必要再跟隨。二是國內需求端二次探底,宏觀經濟環境不支持貨幣政策繼續收緊。三是為保匯率而加息的必要性下降。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明明接受彭博采訪時則表示,“中美利差在歷史上相對高位,外匯占款和外匯儲備的數據都在改善,央行不需要被動加息,對6月份和3季度債市偏樂觀的判斷,市場應還會進一步回暖。”

明明指出,端午節假期前人民幣中間價機制增加逆周期調節因子使得人民幣更加穩定,可以隔絕外部沖擊,而且此前央行的加息對去杠桿的效果明顯,M2增速開始回落,加之經濟基本面具有不確定性,中國央行并沒有加息的意愿。

近期中國方面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這個持有全球最大外匯儲備的國家5月份外匯儲備增加240.3億美元,余額報3.054萬億美元,增幅為2014年4月來最大,人民幣升值與資本外流緩解對儲備增加起到助推作用。

此外,中國昨天公布的5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9.6%,增速則創歷史最低水平。中國央行稱這主要是金融體系降低內部杠桿的反映。“隨著去杠桿的深化和金融進一步回歸為實體經濟服務,比過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為新的常態。”央行公布M2數據后并表示,未來會把握好政策的力度、節奏,穩定市場預期,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

此前,凱投宏觀經濟學家Julian Evans-Pritchard和Mark Williams在周三美聯儲加息前就曾預計,如果美聯儲本周一如預期加息,中國央行這次估計會按兵不動,并在未來幾個季度都維持利率穩定,因緊縮周期行將結束。

凱投宏觀稱,中國央行最近的表態更強調維持流動性穩定,“實際上,我們現在覺得即使美聯儲持續緊縮一段時間,中國也不會提高市場利率”。該機構此前認為中國今年晚些時候會上調政策利率50個基點、市場利率25個基點。

凱投宏觀認為,中國央行當前關注點是對非金融機構活動的監管,本身就具有緊縮性,對債券市場的影響比較大,收益率曲線已經倒掛,短端漲幅已經超過了單靠上調銀行間利率帶來的影響。貨幣狀況的變化和信貸增長放緩目前為止只對經濟活動造成輕微影響,但是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會導致經濟增速大幅下滑。

編輯:瀟湘